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,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消失,早就不是新闻。既然参与社会劳动,创造经济价值的员工需要缴纳税费,那么,作为帮助极大的降低了生产者人力成本、同时提升生产效益的机器人,也应该缴纳税费。
对此建议,比较主流的一些声音表示,这是为了避免机器人普及率更加高的未来,贫富差距的拉大。他们认为国家税收应该向因机器人普及而失业的人群倾斜,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,也是经济和科技界的流行观念。
可以看出,面对“来势汹汹”的机器人,人类的求生欲是何其的强烈。
而关于“机器人税”这一话题,欧洲在2016年即讨论过。时年,欧洲议会议员玛蒂德尔沃的一项议案中建议:未来,如果机器人大规模代替人工,那政府就应向机器人所有者征税。所得的税金用以资助因机器人而失业的人群培训。反对者则认为,征收机器人税会对企业创新、就业竞争造成相当负面的影响。之后,这项提案以396反对票、123赞成票,85弃权票的结果被当局驳回。
但是“机器人税”的声音却一直没有结束。2017年1月,法国前教育部长伯努瓦·阿蒙成为法国总统选举的社会党候选人。他的主张——对雇主使用机器人创造的“增加值”征税,数额与雇人要支付的“社会负担费用”相等,以便为所有人提供*低收入。
2017年8月,位于亚洲东部的发达国家韩国就提出,拟减少对投资自动化机械企业的税收优惠。尽管没有提出“机器人税”的说法,但在当时,业内人士均认为韩国的这一举措一旦实现将是“变相向机器人收税”的做法。
2017年8月,位于亚洲东部的发达国家韩国就提出,拟减少对投资自动化机械企业的税收优惠。尽管没有提出“机器人税”的说法,但在当时,业内人士均认为韩国的这一举措一旦实现将是“变相向机器人收税”的做法。
究其原因,离不开“机器换人”所导致失业率上升的问题。据了解,韩国失业率在2017年达到新高,失业人口约为117万。
同样是发达国家的美国,也对“机器人税”抛了橄榄枝。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城市——旧金山,其城市主管简·金姆一直积极推动在该州实施“机器人税”,这将使雇佣机器作为替代劳动力的工人的公司补偿他们的劳动力。
“机器人税”的声音不绝于耳,但是更多出现在欧美和东亚发国家,究其原因,正与该话题之来源相呼应:机器人密度。
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(IFR)的统计,2017年全球机器人密度平均值为每万人85台机器人。而变相提出“机器人税”的韩国,其工业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710台,是全球平均值的近九倍。